咕嚕咕嚕,韻律呼吸十次

你是孤島,身上帶著,煙雨濛濛的希望。- Paul Celan

台灣四面環海,但是海洋從來不是我們口中的朋友,而是隨時會吞噬生命的猛獸;每逢熱暑開始,學校宣導要事或是新聞播報,總是不時提醒著我們「水域是危險的」久而久之觀念一直累積下來,心中一直根深蒂固的認為海洋與河流是危險的。

我一直喜愛海洋的藍與綠,海浪敲打著礁岩而激起的浪花,縱然一再被提醒著海洋的危險,卻躲避不了它對於我的吸引力,2016年的8月,在台灣最南端的恆春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打工換宿,目的僅僅是想好好享受陽光,房務的工作結束,有時間就騎著機車到觀光客未知的專屬露天游泳池,或坐或站於礁岩上,看著浪一波一波敲打岩石,敲出一個洞水流自然灌入在隨著浪回到洋中,小魚在敲打出的窪中著,等著漲潮之際才能再次入海,偶爾朋友來訪,我總會親自帶領著朋友到這露天泳池游泳,甚至嘗試跳水,易靜易動是我與海洋相處的模式,深深被它的美吸引,萌生起對於海洋的好奇。

七月開始參加救生訓練,本來打定主意參加早上第一天入訓測錯過早晨時間,只好先參加晚上班的測驗,誤打誤撞就參加晚上班,同一個班級年齡層明顯小了許多,幾乎是高中生或是大學新鮮人居多,才剛畢業就突然被打入高齡層,真是驚人的差距,訓練的第四天跳水訓練,我開始疑惑這個選擇明智嗎?站在池緣邊再一躍而下炸水,胸及肚與水最親密的接觸,一試再試還是難以抓住感覺,踩水也一直是浮浮沈沈,只剩抑制在撐,看到許多人輕鬆就能採五分鐘,我懷疑我自己水性真的極差,再來就是潛泳,耗盡氧氣還是在15公尺左右就出水面,這樣的情況直到考試前兩天唯獨潛泳還需些微進步,跳水在某天成功後就再也沒在炸水,踩水在五米深的泳池中踩過就可以聊著天輕鬆踩水,本來打定自己水性極差,到結訓我總算拾回一些信心,在必須同過考試的壓力下,所以激發腎上腺數,最後每項都順利通過。一個月中最有趣的就是海訓以及溪訓,炙熱的太陽半天就可以曬出一圈蛙鏡痕以及泳帽造成的後天髮際線,體驗開IRB破浪往前衝再急速轉灣,相較鹹膩嗆口的海水,溪水的甘甜清涼就更開心,但流速一大游起來費力許多,深怕一不小心鬆懈就要在往下游衝,清澈的溪流不免讓人忘記它的速度之快,後來再次參與溪訓,當天雨不停滴下,溪水呈現泥黃奶茶色,水流更強勁,那樣的訓練讓人難以忘記,貨真價實的激流冒險。

對於我來說,參與救生課程,真的不是為了救人,而是建立救生的基本概念,台灣四面環海,溪流也多,但是從小到大的學校或是長輩們的教導就是遠離再遠離,一昧地遠離危險,當危險真的來襲,就不知如何應對與解脫。

基於歷史因素,在過去台灣沿海都是軍人駐守,是軍事要地,所以人民難以靠近,時至今日,許多區域也一樣管制嚴格,撇開過去的歷史脈絡,台灣既然四面環海,這樣的資源與地理環境應該是要了解必且思考如何運用,而不是一防在防,該維護都自然環境沒有保護,而變成一個商業濫開發之下的受害者。

發表留言